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从文学革命的发生到白话文学的尝试,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如同鸟之双翼,齐飞共振。鲁迅、周作人、胡适、刘半农、郁达夫、梁实秋、林语堂、徐志摩、沈从文、废名、吴组缃、林庚等一批文学大师都曾在此任教,围绕他们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学社团,有力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和社会思想的进步革新。这一传统不绝如缕,一直延续到当下。学问与创作互相激发,教授与作家相得益彰,为校园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北京大学建校之始,蔡元培校长即倡导美育,强调审美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以审美教育铸造大学之精神,涤荡国民之灵魂,这一先贤之夙愿,至今仍任重道远。
自上世纪30年代美国爱荷华大学建立创意写作系统以来,由大学培养创意写作人才的教育模式已被世界广为接受。新时期以来,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直关注创意写作人才的培养。1980年代中后期,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招收多届作家班学员,培养了一大批后来在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和批评家。200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招收第一位写作方向硕士,以实际行动进行高校文学教育与写作人才培养的探索。经多年积累,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Institute for Literature and Creative Writing, Peking University,实体机构)于2020年10月26日获批成立,由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著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担任所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北京大学教授谢冕先生担任顾问。
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以文学美育为宗旨,主要致力于文学创作和语文教育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主要包括:
1、聘请著名作家、学者任教,建设系列化的中文创意写作课程;
2、开设面向全校,尤其是面向理工科学生的写作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
3、探索和研究中文创意写作学科的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编纂、修订中文创意写作高校通识教材;
4、开设定期和不定期的面向社会的文学创作或通识写作讲座;
5、邀请海内外知名作家短期访学讲座、驻校创作实践、创作研讨和举办创作研修班,邀请翻译家短期访学、建立翻译研讨工作坊、编撰出版系列优秀文学译著;
6、举办国际中国文学高峰论坛、中外作家高峰论坛、中国作家与国际翻译家年度对话及作品研讨会等系列学术活动,将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打造成国际高水平的文学交流活动中心;
7、承办面向世界华文文学创作者的“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和面向北京大学校内学生的“北京大学王默人小说创作奖”;
8、开展教师培训,推动基础教育语文学科深化改革。
“未名湖是个海洋”,文学讲习所将以文学的光芒让百舸竞流之风景变得更加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