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早,花树争发。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广东人民出版社、《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花城文学院联合承办的《陈晓明文集》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路径”学术研讨会作为花城文学院成立后的首场活动,于3月25日下午在广州举办。
广东省委宣传部领导,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本书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晓明教授及来自全国文学创作与评论界近三十位专家学者,齐聚花城,围绕着《陈晓明文集》(八卷)的出版以及陈晓明教授数十年的治学理路,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方法。
新书发布会现场
首先进行的《陈晓明文集》新书发布会由广东出版集团董事长谭君铁主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首先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陈晓明教授煌煌八卷本《文集》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他表示,这套《文集》已然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崭新出发点,也是后来者必须面对和挑战的学术高地。在李敬泽看来,陈晓明教授如同侠客一般在文学大地上进行了数十年的理论漫游,他始终在文学批评与学术研究中思索文学与人、与世界、与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提供了某种无法绕过的基础“算法”。这套文集以鲜明的全球视角,审视和评价中国当代文学的过去与未来,怀着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书写中国当代文学史,展示了一名具有探索精神的学者所应有的学术勇气和历史胆识。
李敬泽先生致辞
广东省委宣传部领导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陈晓明文集》的独特价值,赞赏这部文集从探索性角度检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果,集纳了这个时代在文化实践中丰富而复杂的社会内容,是中国文化理论建设的重要收获。宣传部领导表示,陈晓明教授始终在学术研究中坚持着以高昂的理论姿态介入批评现场的文本精神、以现实的理论意识重审文学史发展的历史态度以及以世界文明参照系评估中国文学的全球视角,在现当代文学学科体制建设的话语实践上勤勉努力,以穷极中国文学脉象的学术自信和雄心丰富和拓展现代性理论,为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的转型发展与精神流向路径探索做出了突出贡献。宣传部领导呼吁广东文学界藉此机会,学习陈晓明教授锐意进取的问学精神,学习他构建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实践追求,立足文本、贴近现场,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以奋进姿态推动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随后,嘉宾为《陈晓明文集》新书发布揭牌。
《陈晓明文集》新书揭牌
会议随后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路径”学术研讨会由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主持。谭君铁董事长与张培忠书记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表致辞,向陈晓明教授表达了对《文集》出版的祝贺与敬意。谭君铁感佩于陈晓明教授为人之宽厚与治学之严谨,并始终与中国当代文学同频共振,积极地回应着时代的关切。张培忠则表示,陈晓明教授是当代最富创建、最具影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超前意识,把构建中国文学现代化理论体系作为终身追求,孤军深入探索前沿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路径”学术研讨会现场
作为与陈晓明教授相识最久的同辈学者之一,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以“出场后的孤军深入”与“英姿勃发的文化挑战”来描绘陈晓明教授在1990年代尖锐而执着的理论探索与文化批评,他认为,世界性、本土意识与宽阔的学术眼光是把握陈晓明教授作品的三个重要维度。
孟繁华教授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庆祥则是以“八零后”学人的角度向陈晓明教授表示敬意,在杨庆祥看来,陈晓明教授是一个永远跟同时代性保持一致的同时代的思想者和批评者,他的作品总是深刻地体现着一种丰富、复杂、目光深远的历史辩证法,并启示我们不停地与“活的写作”对话。
杨庆祥教授致辞
作为陈晓明教授的学生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追忆了与陈晓明教授初识的场景,并表示老师的学问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作为弟子唯有不停学习,不断钻研。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总结了陈晓明教授的研究所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一是世界文学参照下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问题、二是中国当代文学匹配于何种现代理论的耦合问题、三是文学实践与文学理论相遇之后文学经验的转化、演进与传承问题。众多与会专家学者还就陈晓明教授作品中的理论意识、历史姿态、文体特点、写作风格与学术价值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丛治辰教授致辞
“对于学者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就是留下的文字可以完整地印刷出版,对我来说真是一生的安慰。”在会议尾声,陈晓明教授动情地表示,自己今年65岁了,曾担任过无数场研讨会嘉宾讨论别人的作品,这是生平第一次开自己的研讨会,感谢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传媒以及广东人民出版社的专业和付出。“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说了很多溢美之词,都是对我的鼓励和关爱,我非常地感动,觉得这辈子做了一件对得住自己的事情。做得好与不好,只能世人评说。但是我确实倾尽了全心做了我喜欢做的事情,无怨无悔。”
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撰稿:王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