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新闻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首页 本所新闻
李洱研究中心在河南郑州成立
时间:2024/12/09 信息来源:顶端新闻 编辑: 雷宁

12月7日下午,李洱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该活动是在河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河南省作家协会与《中原文学》杂志社共同承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省作协主席邵丽,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方启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鸿生,河南省评论家协会主席孙先科,河南大学教授耿占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平,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南飞雁,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讲师樊迎春等领导与嘉宾50余人出席大会。活动仪式由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武皓主持。仪式现场,邱华栋、邵丽、方启雄共同为李洱研究中心揭牌。

河南文学界的一件盛事

“李洱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河南省委宣传部关于鼓励豫籍在外文艺名家‘归根还巢’工作部署,也是开展李洱创作研究、激励年轻作家传承李洱先生的文学精神、推动河南省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郑州隆重成立李洱研究中心,更有非凡的意义。”邱华栋在讲话中表示,李洱研究中心的成立,有助于发挥文联系统的组织优势、专业优势和各大高校、学术机构的研究优势,多方合作,点面结合,切实把“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深度贯通起来,有助于推进创研互促、文教融合,加强对青年文艺工作者的传帮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以经典作家之光,照亮河南文学建设之路的标杆性工作。

“李洱研究中心的成立,是河南文学界的一件盛事,也是一件大事、喜事。”邵丽在讲话中表示,繁荣文艺创造、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传承好以李洱为代表的河南文化名家的精神财富,肩负时代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用文艺凝聚起新时代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鼓舞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强音,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书写辉煌的文艺篇章。

只有强大的研究阵容,才能有杰出的创造,才能有丰硕的成果。各位文坛大家领衔担当李洱研究中心的顾问,各位青年才俊加盟李洱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使得李洱研究中心成为名家、名师的聚集之地,也是理论创新和智慧思想的荟萃之地。成立仪式上,武皓宣读了《关于聘请李洱研究中心组成人员的决定》。聘请王鸿生为主任,陈晓明、耿占春、敬文东、孙先科、张清华为顾问,黄平为执行主任兼秘书长,南飞雁为副主任、樊迎春为副秘书长,陈培浩、李勇、李仰智、刘宏志、吕东亮、刘宏志、魏华莹、杨庆祥等21人为研究员。

活动现场,相关领导与嘉宾为受聘人员颁发了证书。

是文学研究的一座富矿

李洱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河南济源,先后在郑州师范学院、河南省文学院、《莽原》杂志社、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工作,今年4月当选北京作家协会主席,7月当选为北京市文联兼职副主席。李洱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载,出版长篇小说《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应物兄》等,他的创作,具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静气,“十年磨一剑”的雄心,深刻阐释了创作文学巨制的路径奥秘。2019年8月,凭借长篇小说《应物兄》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李洱杰出的文学成就,在国内外文学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人、其文都是河南作家的楷模和典范。

王鸿生

“全国各地的豫籍著名学者、文学艺术家,他们就是活着的文化资源。”李洱研究中心主任王鸿生认为:“河南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省委宣传部关于“鼓励豫籍在外文艺名家‘归根还巢’”工作部署,具有远见,意义深刻,可以让从河南走出去的人才能够有所回流。此外,研究中心虽然是以李洱的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实际上,在研究过程中,可以从他身上辐射到很多层面。所以我想李洱的创作能够吸引这么多优秀的批评家来加盟,参与研究,这一点本身就意味深长。同时也期待通过研究李洱先生的作品,能够促进更多关于如何在数字化时代维护人文精神的讨论和成果产出。”

孙先科

顾问孙先科进一步阐述了李洱研究中心成立的意义,他认为,一批优秀作家聚集在这样一个平台,举行一系列活动,大家能够相互激发一些新鲜,有创意的想法。而且也会从某种意义上激励河南青年作家向高峰看齐,助力河南青年作家的成长。“李洱是从河南走出去的文学名家,他的回归,对在外的豫籍名家有激励和召唤作用,对河南文学创作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孙先科说。另外,研究中心的成立,把河南文学研究的力量,文学评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对河南文学评论队伍建设、河南文学评论整体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耿占春

顾问耿占春在发言中难掩激动心情:“能够见证李洱和他的同行们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与辉煌,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荣耀的时刻。我希望这份荣誉不仅仅局限于当前这一刻或仅限于河南一地,而是能够持续下去,并成为激励未来几代人为中华文化发展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同为顾问的敬文东称李洱是一位思考型作家,其作品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系。“李洱在其作品中对于反讽这一主题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表现,揭示出现代社会中真理与非真理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敬文东

人文主义者在中原大地上的一次集结

“我将李洱研究中心的成立,视为信仰‘文学是人学’的文学爱好者的一次集结,视为人文主义者在中原大地上的一次集结。”李洱研究中心主任兼秘书长黄平强调研究中心的核心任务是深入研究李洱的作品,并通过分析其创作来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此次组成的研究员队伍,代表着李洱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成就,既有文学界的中坚力量,又有代表文学评论未来的90后年轻人,阵容极为豪华。同时,他还提到同在虚拟的世界里,无论AI怎样迭代进化,AI始终学不会“花腔”,在AI看来,“花腔”荒诞不经,逻辑混乱。这就是李洱的意义,也是文学的意义。

黄平

“研究中心放在河南作协而非北京作协或者北大,我觉得非常合适,中原大地和京城遥遥相望,可以让李洱老师始终心系故乡。”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师樊迎春表示,李洱研究中心,研究李洱,也应该超克李洱,研究一种美学,一种风格,一种写作的类型,一种唯有中原大地可以承载,可以拓展,可以阐释的,与世界和文学对话的方式。

樊迎春

活动现场,杨庆祥、陈培浩、邵部、李仰智等李洱研究中心研究员代表也依次作了发言。他们对于李洱在当代文学创作上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其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了多角度探讨。

李洱

对于李洱研究中心的成立,李洱在致辞中说:“我在河南工作生活了20年时间,每次回到这里,都感慨万千。我希望研究中心能切实发挥它的作用,在这里深入研究作家与其他作家之间的关系、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探讨作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顶端新闻记者:张茹、毛亚珂、王彦军/文;耿毅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