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
他的作品是不可忘怀的诗意和美好
《草房子》的忧伤动人
《青铜葵花》的苦难与温情
镌刻在无数人的童年岁月之中
成为一代代少年的文学启蒙
他是首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
他的作品被译为40余种语言
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出突出贡献
从北大毕业后,他留校任教
至今已在北大教书44年
他就是当代著名作家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曹文轩
今天
让我们共同走进曹文轩的文学图景
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学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创作
曹文轩从1970年代开始创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5部、短篇小说100余篇、绘本80余本、学术性著作10余种,创作作品在国内外多次重印。其中小说《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重印500余次。
此外,曹文轩的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希腊、日、韩、瑞典、丹麦、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阿拉伯、波斯等40余种文字,共220余册,为世界文学留下中国美学的精神财富。他曾获国际安徒生奖、瑞典彼得·潘奖、国际杰出童书奖、英国笔会·品特奖等30余项国际文学艺术奖项和荣誉。
曹文轩部分外文作品书影
《青铜葵花》
2015 英文版精装版
《蜻蜓眼》
2021.1 英文版
《草房子》
2005 英文版
《柏林上空的伞》
2021.9 英文版
《迷路》
2023 德文版
《蝉与老牛》
2024 德文版
《天瓢》
2015 俄文版
《雨露麻》
2022.7 法语版
《根鸟》
2013.6 韩文版
《萌萌鸟》
2017 荷兰语版
《山羊不吃天堂草》
2022.7 日语版
《杯子的故事:失踪的婷婷》
2013 瑞典文版
《第八号街灯》
2013.2 法文版
《草房子》
2018.1 意大利
《发条鼠》
2019 印地文
《青铜葵花》
2016.5 越南语版
《蝙蝠香》
2019.1 阿拉伯文版
《风吹到乌镇时累了》
2018 波斯语版(伊朗)
曹文轩的作品在海外受到广泛的译介和传播,也获得国外媒体、学者的高度评价。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 帕奇·亚当娜
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生活中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美国《华尔街日报》
这部针对9至12岁儿童的生动易懂的小说,捕捉了一个独特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苦乐参半的时刻,能够得到所有人的共鸣和感动。《青铜葵花》将成为一个家庭共同大声朗读的极好作品。
美国《纽约时报》
阅读(《青铜葵花》)的冒险经历就是要融入中国乡村——无论是好是坏。他们的日常生活可能与美国孩子不同,但传递的动人情感和关系却是无国界的。
美国《柯克斯书评》
《蜻蜓眼》这部大气恢宏的中文译作,再现了杜梅溪一家的风雨历程……情节时而感伤,时而悲惨,将日常细节与包括日本1937年入侵中国在内的真实历史背景并列,生动描绘了这个家庭的困境。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凯特·福斯特
在获得安徒生奖之前,曹文轩的书已经有了英文译本并传播到了英国和美国,他已经是一位站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国际传播前沿的作家,但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是中国图书和中国作家在世界上获得认可的一个重大进展。
意大利《晚邮报》
《草房子》描绘了一幅极具生活和乡村气息的微观世界,充满了中国60年代初期的时代特征。
德国柏林国际文学节官方网站
曹文轩用语言艺术和有力的隐喻描绘了一幅优雅的中国乡村生活画卷,其叙事风格简洁、明快,但又蕴含忧郁。曹文轩秉承安徒生的传统,捍卫儿童文学的悲剧精神,“儿童文学不仅仅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也是给孩子带来“悲剧快感”的文学。
韩国《海外作者词典》
曹文轩的作品,围绕他度过童年时光的、河湖环绕的中国农村展开,营造了独属于曹文轩作品的氛围。他的作品以温暖的笔触勾勒孩子们在美丽自然中的成长著称,他尤其擅长成长期孩子们的心理描写。由于他的创作以他度过童年的故乡为主要背景,因此他曾把自己描述成了依靠记忆创作的作家。
世界文学图景中的中国写作
曹文轩创作、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4年5月12日,“世界文学图景中的中国写作——曹文轩创作、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海内外学者共襄盛会,围绕曹文轩的小说艺术研究、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作家型学者/学者型作家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研讨会现场
曹文轩在文学创作、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辛勤耕耘。曹文轩的作品被翻译为40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为当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
姜国华发言
曹文轩教授的创作具有文学性、中国性、世界性,不仅是世界文学图景中的中国写作,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图景中的世界写作。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
李敬泽发言
我代表中文系感谢曹文轩教授为中文系教书育人、学科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曹文轩教授领衔的文学讲习所成立以来,敦本务实,致力于推动建设中文创意写作这个学科生长点。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
杜晓勤发言
人生百岁已非奇,七十正当青壮时。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张清华教授代读)
张清华代读莫言诗作
中文系完成了曹文轩,曹文轩完成了中文系。
——中文系教授谢冕
△谢冕发言
曹文轩灿烂的精神境界常给悲观的我以鼓舞。
——中文系教授洪子诚
洪子诚发言
曹文轩有天真的灵魂,他的作品饱含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理解和悲悯的情怀。
——中文系教授温儒敏
温儒敏发言
《青铜葵花》这部作品不需要插图,因为作品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色彩和情感。
——西班牙童书作者、插画家塔希斯
他(曹文轩)能同时兼具中国风格和国际风格,这是他作为一个讲故事者的才华所在。
——英国翻译家汪海岚
在日本,不仅儿童读曹文轩先生的作品,青少年和中老年人也读,读者群如此广泛,原因之一是其作品具有跨越时代和国别的共鸣。
——日本东洋大学教授有泽晶子
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翻译、国际传播,能改变整个中国文学国际传播的命运,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打好可持续的良好基础。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汉学家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
曹文轩的创作是“大师胸襟、唯美信念、中国情感、古典理想、世界视野、未来指向”,期待曹文轩教授永远成为北大的“背景”,守望中国文学的天空,守望世界性的文明理想。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吴晓东
吴晓东发言
中国文学的高端部分一直存在于世界文学的图景之中,多年来我始终秉承这样的文学信念,我很庆幸自己的文学感觉还在,还会继续试图突破和超越自己。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
曹文轩发言
学者型作家、作家型学者
曹文轩的小说写作与学术研究
曹文轩出生并成长于江苏盐城的水乡,童年时期艰苦而温馨的生活以及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塑造了他的审美趣味和文学理想。他总是充满深情地书写乡村,书写儿童的生活,在那些沾染着泥土芬芳的文字中,弥漫着对童年生活的怀恋和淡淡的乡愁。
1974年,曹文轩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录取,接到录取通知的他兴高采烈,以为在图书馆系会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但入学以后,他很快发现,图书馆系固然与图书有关,但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管理图书,而不是他所向往的阅读书籍。由于曹文轩在进入北大之前就已经发表过文学作品、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当时的招生老师也向校方建议他更适合去中文系学习,他在入学三个月以后如愿转入了中文系。在这里,他开始了毕生热爱的事业——阅读与写作。
大学时代的曹文轩
“如果不是这个改变,我可能走的是另一条人生道路,是中文系让我在真正意义上成了一个读书人。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这里的氛围——读书的氛围。”
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曹文轩留校任教,至今已经在中文系任教44年。在小说创作领域耕耘的同时,他也潜心学术研究,出版了《第二世界》《小说门》等很多学术著作,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作家、作家型学者。对于自己的双重身份,曹文轩认为这两者是互相滋润的:
“我今天之所以把作品写到这个程度,就是因为这些年做学问带给我对这个世界更深刻的分析和认识。不做学问的话,这样的深度不会有。又因为我搞创作,对文学作品有了独特理解,能体会到作家创作时的感受,所以,一般批评家感受不到的东西,我能感受到。”
曹文轩2005年7月访问北欧在哥本哈根安徒生铜像前
曹文轩说,他选择儿童文学的原因,并不是单纯地去为孩子写东西,而是跟自己的美学情趣有很大关系,“我比较向往诗性的,以及人类存在的状态。儿童文学、儿童视角能帮我实现,达到我向往的东西,满足我的美学趣味。”他采取儿童视角进入写作,让写作得以在直面苦难的同时展现天真、善良和温情,用文学的方式让孩子领悟真挚的情感和人性之美。
曹文轩2002年9月访问巴西在里约热内卢与孩子们一起
曹文轩的作品总是充满着善和美的力量,他把这些概括为“精神底子”。《草房子》中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青铜葵花》中的苦难、坚韧和人与人之间的善良,《蜻蜓眼》中的亲情、爱情以及厄运中从容不迫的高贵灵魂……曹文轩认为儿童文学的目的是打“精神底子”的,这“底子”包括道义、审美与悲悯情怀。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这样评价他的作品:“曹文轩的作品书写了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他的作品也非常美丽,为孩子们树立了面对和挑战艰难生活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2016年8月20日,曹文轩在奥克兰国际安徒生奖授奖大会
曹文轩认为,他的创作与身处中文系密不可分,没有中文系,他不可能是一个作家。在他看来,大学与作家之间有着深刻紧密的关联。大学除了在理性上给予作家足够的力量,让理性的光芒照亮自身的生活矿藏,激发出必要的艺术感觉之外,还酿造了一个作家在从事创作时所必要的冷静氛围。而除了文学创作,作家在大学的存在,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他们的研究,会使大学的学术研究出现另一种路数,从而使学术研究更加立体,更加丰富。
正如曹文轩在为中文系110周年系庆题词中所言:
“中文系让我明白了一个最朴素,但却是永恒的真理:书书成阶,步步登高。”
“生命不息,造屋不止。”曹文轩用优雅深情的文字,为孩子们创造一座又一座精神庇护所。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故事,在他笔下层层铺展,流畅自然,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