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报道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教学 课程报道
作家、编辑顾拜妮做客“小说修改”课程
时间:2024/12/05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 编辑:雷宁

12月3日下午,青年作家、《青年文学》《山西文学》特约编辑顾拜妮作客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小说修改”课程,为选课同学的小说作品提出修改意见,课程负责人樊迎春主持活动。

樊迎春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嘉宾顾拜妮老师,并表达出对于课堂内容的期待。樊老师表示,顾拜妮老师兼具青年创作者和文学期刊编辑的双重身份,邀请她来到“小说修改”的课堂,希望可以从编辑的角度为大家提出修改建议,也能以青年作家的创作经验给同学们的具体创作提供参考和指导。顾拜妮老师是90后作家,她参与组稿、编辑的刊物也都较为先锋,她的视角和我们之前接触过的资深编辑也多有不同,希望可以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新鲜的感受和有益的意见。

改稿会主持人樊迎春老师

本次课程评议的作品为郑杰雄同学的《狮山夜雨》和李翔同学的《我们服了》。两篇小说的创作者和先就各自的作品进行了创作谈分享,随后评议同学分别发表看法,并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随后,顾拜妮老师从创作者和编辑的视角对两篇小说进行评议。顾老师表示,《狮山夜雨》以独特的文学风格、大段的独白式叙述,讲述了一个以爱情为母题的故事,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困境。小说已经相对成熟,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叙述方式稍显单一,持续性的独白可能会影响小说角色的清晰定位,故事情节也显得暧昧模糊,缺乏层次感,可以考虑打破独白的一贯性,加入部分其他视角的叙述。也可以考虑将标题中的“夜雨”作为中介,完成小说前后两个部分的叙述转换和风格变化,也由此点题。

《狮山夜雨》作者郑杰雄同学

顾拜妮老师

李翔的《我们服了》是以大学校园为场域,用诙谐幽默、日常化、反讽化的语言讲述同一个寝室里四位男生的故事,顾老师认为,小说有鲜明的韩东、朱文、鲁羊等人的风格特征,有强烈的反叛性和个人性。小说完成度很高,但可以考虑更换一个文学性更强的标题,使得标题和小说内容更为契合。另外,目前小说中的部分细节可能对于故事的主干有所扰乱,可以考虑对其做出删减调整,增强故事的集中感。

《我们服了》作者李翔同学

评议人张芷涵同学

随后,樊迎春老师回应顾拜妮老师的评议,表示很认同顾老师的诸多建议。比如《狮山夜雨》可以尽量保留沉浸式的、个人化的对于感受、情绪的捕捉,这是标志性的特征,但可以考虑增加小说的层次感,将“不明原因的死亡”作为一种时代症候加以描摹,可以考虑增加小说进入讲述的自然感,并对前后情节的安排作出一定比例的调整;《我们服了》有“文学史感”,有刘索拉、徐星的现代感,也有王小波、王朔的反讽性,可贵的是具有“当代性”“现实感”,把握了当下青年生活的境遇,但也可以考虑删减部分内容,使得表达更为简洁、清晰,也可以考虑增加小说中的几个人物的叙述风格区分。

同学积极讨论与评议

之后,顾拜妮老师和樊迎春老师共同参与课堂的自由讨论环节,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给出了多种视角的不同意见,也发现了两位老师没有提及的诸多问题,两位同学最后也对同学们表示了感谢,课堂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课堂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