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报道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教学 课程报道
新媒体创意写作·于小千演讲:影视剧改编与编剧实践
时间:2023/11/09 信息来源: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 编辑:雷宁

于小千在“新媒体创意写作”课上

2023年11月7日,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开设的“新媒体创意写作”课程邀请著名编剧于小千老师来到课堂,与同学们围绕着“影视剧改编与编剧实践”等主题展开互动与交流。

授课教师樊迎春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于小千老师。于老师曾担任《家有儿女4》《最美的时光》《扫黑风暴》《漫长的季节》等爆款影视剧的编剧,并出版有小说作品《凛冬之刃》,在国内影视剧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新媒体创意写作”在学期之初曾将《漫长的季节》作为课程专题进行讨论,有幸邀请剧集编剧到堂,希望结合编剧实践、影视剧改编等主题,让同学们对于编剧行业生产机制、运行规律以及新媒体创意写作等方面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影视剧《漫长的季节》海报

课程首先由吴雨寒同学做主题分享。吴同学针对国产IP影视剧改编的现状、困境及未来前景展开了分析。吴同学认为,大众媒介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流行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国产IP影视剧的兴起提供了土壤,随着商业资本的涌入、制作模式的日渐成熟,IP影视剧作为一种市场回报率相对稳定、制作门槛相对较低的选择,其规模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吴同学也提到目前国产IP影视剧改编仍然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可能面临题材受限或同质化的难题,并从创作端出发提出了对“如何产出优质IP影视剧作品”这一问题的见解。

樊迎春老师点评并总结了同学的主题分享,围绕着IP定义、IP改编的核心要素、编剧角色、现有改编作品美学范式与取向、作品观念传达、流量密码存在与否、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等问题作了总结和提问。随后于小千老师受邀上台,回应同学报告以及樊老师的疑问,并开始自己的主题演讲。

于老师首先回应了吴雨寒同学报告中对IP影视剧兴起原因的分析,他认为目前IP影视剧的火热,同以视频网站为主的大众媒介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视频网站的崛起改变了影视剧行业的生产模式,“影视剧创作在前、各大电视台购买版权在后”的传统模式被“视频网站投资在前、制作公司拍摄在后”的新模式所颠覆。在这种资本先行的商业投资模式下,IP影视剧以其IP热度和话题度数据切实可查的特点受到了投资方的青睐,制作IP改编影视剧往往意味着相对稳定可预计的回报率,甚至因其IP的高关注度具有“未播先火”的潜质。于老师同时指出,尽管IP改编有种种优势,但相比于传统的影视剧而言,IP改编也存在其特有的难点。如何在保持原作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影视化的改编?如何对人物和情节进行取舍?如何协调改编作品与原作、改编者与原作者乃至原作粉丝的关系?这些核心问题实际上都需要创作者结合经验及对市场的把握进行交流和思考。回应此前提到的“编剧在IP影视剧改编中扮演的角色”,于老师指出,在他看来编剧正是负责协调解决这些重要问题的关键人物。作为对作品叙事直接负责的创作者,编剧需要针对如何改编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路,并在与团队的交流过程中与导演及制片人不断磨合并达成共识。

樊迎春老师总结、点评同学的分享

随后于小千老师围绕此前参与《漫长的季节》的创作经历与同学们分享编剧实践。于老师讲述对主要演员范伟的形象认知、表演期待以及为其量身创作角色的故事,也提到与导演辛爽对“东北”这一场景设置的沟通。于老师特别提到自己创作的“抓手”其实是父子关系,他想要表现看似普通的家庭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后的不同选择,于此间表现大时代之下小人物的生活与命运。“漫长的季节”其实是东北的秋天,这是一个东北小城里的人如何被困在一个实际很短但感觉很长的季节里的故事,而王响、王阳、龚彪等人的性格、相处与人生抉择都可能会在不同代际、不同身份的人身上引发共鸣。东北于90年代历经的国企改革、下岗潮等变故,也是故事的叙事背景与发挥空间。整个剧集也想借这一历史背景讲述普通人如何重新找回尊严、找回自我。

接着,于老师分享了自己对当下青年创作的观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形式不宜大于内容、情绪不能代替故事、表达不必盲从主流。于老师谈到,希望大家能够明白“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而“更好是好的敌人”,期待大家将来涉足影视剧创作时,能够脚踏实地,努力探索并打磨和提升自身的创作。创作的生命是可贵的,值得每一位创作者珍惜;而创作的力量是不朽的,值得每一位创作者笃信。

《漫长的季节》剧照

演讲结束后,樊老师对于老师的演讲作出了回应,樊老师表示非常欣赏于老师所表达的《漫长的季节》的叙事动力以及于老师对“故事/叙事”的重视,樊老师感谢于老师的坦诚和专业。最后,同学们也围绕着本次课程的主题与于老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就《漫长的季节》剧本细节和叙事角度、网络剧时代观众对平缓的叙事节奏所抱有的宽容度、创作全新题材剧本时核心抓手和切入角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而对创作者与平台之间的对话关系、市场和相关制度对创作的影响等问题,于老师也站在从业者的独特视角耐心为同学们解惑。课堂交流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撰稿叶开

摄影:汪梦涵

编辑:雷宁